友情提示:本商行支持淘宝网支付宝,腾讯拍拍网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让您购物零风险!
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张学亮的玥玛锁工具使用评测

发布日期:2019-10-18

玥玛锁工具使用评测:

作者:红嘴蓝鹊

玥玛锁工具已经出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制造商也宣传了很久;但是不管其实际性能如何,由于其较高的零售价格,许多同行持观望态度,所以翻遍各大论坛,偶尔所见的相关文章也不过是“这个工具不好用”或者“这个工具很有效,我开了xx把锁”等模棱两可的评价。这种评价对想买的师傅或者不想买的师傅甚至制造商本身来说都是不负责的。工具如何,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好用”或者“不好用”可以概括,靠制造商的说辞其说服力也不够。
而笔者手头恰好有此工具的“正装版”,即有两个读齿器的版本;除了比满配的“专业版”少一个读齿器外,按军事术语来说可以说是全装。现在看到论坛上这种状况,再结合这段时间的试用,在下就打算出这个测评,以使用者的身份客观全面的给出一个报告,以方便那些在两难选择中徘徊的朋友。首先上图:

上图为“正装版”的配置,从左至右分别是标尺、6齿开启工具、5齿开启工具、4齿开启工具、读齿器(右)、读齿器(左)、鉴别器(左)、鉴别器(右)、插片、探针。以上各配件均为钢片制成并冲压成钥匙坯的形状,以为该工具有多么精细的朋友就不要做什么遐想了,包装也不过是一cd盒子。不过读齿器的结构比较精细,如图:

  

     由上图可见,读齿器头部的黄色钢片可以沿槽移动调整,而该黄色钢片其实就是用钢卷尺剪出的,这样的设计也方便日后使用中的维修和改动。其分有左右两种型号,实际上只要一个也不影响操作。该读齿器也是工具中最贵的配件,每只人民币150元,相当于一个汽车的定位开或者读齿器。造成其售价高的原因无外乎成本高,下图说明了该读齿器“贵”在哪里:

    上图黄色部分为标尺,对比可见该读齿器主体是整块坯料加工而成的,而片槽无论在其位置还是大小、长度上,都对加工者的水平和设备提出了比较苛刻的要求。在笔者看来其制造难度比不少汽车定位开和读齿器要高出不少。
工具的其他配件则没有什么值得评论的,外形和工艺都很普通。需要说明的是,万一配件丢失或者损坏,那么除了读齿器,其他从开启工具、鉴别器到探针都可以用自制工具解决(根据做工的不同,至少是部分解决)。如图为用钥匙坯改的开启工具:

上图为4片的自制开启工具,5片、6片依此类推,齿位要对,空间要留够,整体厚度要锉薄但不要锉窄。不过这种自制工具由于强度问题导致厚度稍大,在开启操作时晃动幅度较小,因此开启速度偏慢。但是在某些场合下又比原装工具好用,这个放到后面再谈。如图为自制探针:

     探针没什么讲究,这个是断了的7字钩改的。
自制工具的存在不是对工具本身的否定而是补充。毕竟这不是单钩工具那么简单,而制式工具至少在同样的操作流程下,效率和设计上都比较完善。

      在拿到工具后的一个月中,笔者断断续续打开了40余把各种型号的玥玛锁具。那么最大的感受就是:行之有效,上手不易。
开启玥玛锁的核心技术其实就是齿位判断。相关的视频资料工具发明人本身也公布了,同时公布的还有这套工具的操作流程。相信很多看过的师傅会觉得操作起来一套一套的,堪比锡纸工具。其实实际操作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操作流程:
1探片。使用工具探测锁片上靠弹簧一侧是否有孔洞,据此判断出大致的齿形。有孔洞的标记个O,为高位;没孔洞的标记个X,为中或低位。将结果记录在纸上,以利于下一步操作,整个过程并不费时,十分简单。偶尔会碰到某些锁片落不下来但是钥匙能正常开启的,往往是已经到位的片子,这个就得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出高位或者低位(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判断成任何位置都没有影响)。需要指出的是,极个别锁存在一些没有孔洞、然而却是高位的锁片,带有这种锁片的锁心毫无疑问将严重的影响开启时间。
2鉴别。鉴别只能逐边进行。将读齿器依照探齿结果摆好齿片位置——高位O推至片槽顶,中位X推至片槽中部略高,低位压至片槽底。这里问题出现了:中位和低位怎么区分?答案是穷举:所有打X的标记,先全部按中位排列推至片槽中部,然后在插片配合下将读齿器插入锁心,向一方旋转至扭不动时,插入对应边的鉴别器。若鉴别器无法插入,则该边齿位正确;若鉴别器可以轻易插入或者稍用力也能插入,则该边齿位不正确。此时抽出工具,将其中一个打X的标记对应的齿片压至片槽底,再次插入锁心鉴别。以此类推,直至鉴别显示正确为止。


      这个过程是整个操作流程中最费时的——就算是挂锁,每边只有4块锁片,如果探片发现某边结果全部是X,那么该边理论上就有15种低位组合,这就意味着理论上操作者可能需要进行15次鉴别操作;如果两边探片结果都是X,那就是理论上30次可能的鉴别操作。而玥玛的车锁都是每边5块锁片的,门锁有的达到每边6块锁片,由此可以想象,当操作者探出几个X时是什么心情。
这种情况下读齿器存在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如果你使用所谓“普及版”的工具套装,没有读齿器,此时只能不断的重复贴胶、试开、撕胶的过程,极其麻烦。而如果使用读齿器,在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平均4秒钟就可以完成一次鉴别操作。这个4秒钟包括了调整齿片、插入锁心、旋转工具、插入鉴别器、取出工具这一连串的动作。假如在插入鉴别器这个环节,将鉴别器换成插片,还能进一步压缩时间,不过缺点是有漏报误报的可能。
   

     虽然有读齿器的帮助,但是在鉴别单边5块锁片或更复杂的型号时,所需时间往往超过5分钟。此外,还有可能出现无法鉴别的情况——即所有的齿位排列都测试完,没有一组是鉴别器不能插进去的——多见于只能向一边开的挂锁车锁等。这时只能基于已有的鉴别结果,直接进行试开,并在试开中调整。


3开启。将透明胶粘附于开启工具上,并依照鉴别结果切好裂口——高位O不用切口、中位X切一半、低位切至底——再将工具插入锁芯并按规范操作,如果不出意外,很快就能开启。这个快到什么程度?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可以说15秒不开就应该抽出工具检查了。不能开启的原因常见如下几种:

   (1)透明胶的问题。这种问题最常见。与锡纸工具一样,耗材厚度直接影响开启概率。在制造商的视频资料中我们见到的标准操作方法是使用单层胶带,不过在实际应用上笔者一直使用双层——将胶带沿开启工具工作部分横向缠上一周,刚好每边两层。这样的好处,首先是胶带不易脱落,尤其是在喷过清洗剂的情况下;如果遇到弹簧较强的锁也不会因某边胶带被压垮太快而导致无法开启(压垮太快的问题在单层胶布中很常见,尤其在一些老锁或者锁芯晃动大的锁上很容易遇到,但更根本的直接原因是开启操作的动作问题);最后的成型也比单层的立体感强,笔者据此暗配成功一把拾到的玥玛U型锁(一次成功)。
    (2)工具制造中存在的误差。误差是难免的,不过单就肉眼观察,笔者实在看不出因此导致开不了或不好开的问题出在哪。当辛辛苦苦确认了鉴别结果,却发现不能据此开启时,郁闷和怀疑的情绪肯定会滋长。文中开头所示的自制开启工具就在此时派上用场。
笔者曾碰到的比较极端的情况之一就是:一把每边4块锁片的自动门锁,虽然反复检查鉴别结果正确,但却无法开启;经检查,发现某边胶带被压垮的速度远高于另一边,于是整体加厚至2层胶带;试开时发现压垮胶带的速度仍然过快,于是加厚至整体3层胶带;再次试开发现有问题的一边速度虽然可控,但是原来没有问题的一边已经无法压垮这么厚的透明胶。最后的处理方法是一边2层胶一边3层胶,从而完成了开启。回头检查这把锁,发现用钥匙开也是有点卡的。事后笔者使用自制工具,使用2层胶一次开启成功,并且屡试不爽。看来原装工具和钥匙在厚度上的差异,对开启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话说到这里问题又来了:开启操作中如果需要检查胶带的压垮是否正常、要考虑需要几层胶带,那么有没有一个中间选择即适当层数的透明胶(不管是什么牌子的透明胶),可以作为操作的基准?个人以为,2层比较好,2层的透明胶在动作和垮塌速度的要求上都低些,哪怕动作暴力点都没有影响。如果有师傅按标准程序操作不能顺利开启的,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3)鉴别过程中存在漏洞。这个漏洞显然隐藏得比较深,直到有一天笔者在开一把每边5块锁片的门锁时,发现尽管鉴别结果似乎准确无误,胶带成型也完全按照预计,但是无论如何就是不能开启。万般无奈之下,笔者用别的方法取得钥匙进行对比,发现某边有1个齿位与鉴别结果不同。该齿位实为低位,鉴别认定为中位左右。将开启工具上该齿位调整至低位后立即开启成功。
随后检查读齿器,发现在问题齿位上,不论调整齿片至中位还是低位,鉴别结果均显示正确。在后续的实验中,陆续发现极个别锁心存在该问题,截至目前笔者统计的出现概率是3.7%。因此每当出现鉴别结果显示无误、胶带成型正常而锁不能开启的情况时,就需要在鉴别所得齿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无非把剩下的中位齿片逐个调整至低位,并一一鉴别),看看是否存在别的组合。至于鉴别错误的问题,据笔者估计这可能是边柱大部分到位造成的假象。好在这种情况不多见,而且基于已有结果的复查也能很快找到问题所在。


      不过对于空转型号,这种漏洞似乎不甚明显。笔者发现空转型的玥玛锁居然比普通型号的好开(至少门锁如此),操作中完全省略了插入鉴别器的流程,大大节省了时间。插入读齿器后只要发现锁心左右转不动了,即证实该边齿形正确——这个齿形甚至可以有几种细微的变化,并有可能出现与原装钥匙不同的情况——但是不影响后续的开启。所以也不存在上面错一齿而结果差万里的状况。不过空转型号笔者实验不多,或许还有新的情况,限于水平就不再敷述。


           综上所述,笔者对该工具的优缺点做出如下的评价,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从开启率上来说,其无论是实际开启率还是理论开启率,该工具都是相当高的。到目前为止,笔者没见过哪种玥玛锁工具的开启率能做到这个份上的。这是纯粹的技术开启工具而非概率开启工具。
2,从开启速度上来说,其实不快,但是也还能忍受。好开的可能秒杀,难开的半小时左右;对于每边5块锁片的门锁,笔者一般是15到20分钟开一把,这个速度的前提是熟练加上一点经验。
3,从做工上来说,这套工具算不上精致,包装一拆“哗啦”一堆钢片出来了,要是没看发件人地址你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每一步都做到位了,拿回来不需要改什么,也不用担心材料的强度,相对容易损耗的地方如读齿器的齿片、探针都使用随手可得的材料制造,套用一句军事术语,叫做“统一了后勤保障”。
4,从上手程度上来讲,实话说,不算容易。没有人现场指点,光靠自己如笔者一样,没20把锁是熟不了操作、想不明白一些问题的。
5,价格。这是最肉痛的。如果不是好这口,笔者断然不会买这工具;就算一定要靠它混口饭吃也绝对不买“正装版”及以上版本。但是“普及版”说实话是不够应付的,带个读齿器的“经济版”则刚好合适。

           文章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以前永捷出的金点工具,估计那次把不少师傅都整怕了,虽说原理上没错、理论上可行,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单个弹子到位与否怎么判断?这一点没有确切的标准、说不明白,很多人的工具就当了摆设。因此玥玛这套工具,笔者也是犹豫再三、多方考察许久才买的,前后得有一年的时间,最后拍板还是看过制造商的视频资料、确定了这个工具已经比较成熟。
咱们也不得不佩服张学亮师傅。他刚在锁艺人论坛上嚷着要搞个工具卖的时候,笔者看他连开启都还不会,没人不当他是骗子;他做出了工具的时候,包括笔者也都没把他说的当回事。但是,现在不得不说,他的工具确实行之有效,配得上专业工具的名头。至少他这种忍辱负重、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